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
【口腔癌成因】台灣二百萬人食檳榔 會上癮甚至引致牙結石、口腔癌?

【口腔癌成因】台灣二百萬人食檳榔 會上癮甚至引致牙結石、口腔癌?

健康飲食 食物營養 醫學專科 腫瘤科 牙科
By Amber on 06 Jul 2020
Reporter

相信去過台灣的人都會看到街邊有不少「檳榔攤」,原來有280萬台灣人有吃檳榔的習慣,但檳榔已被評定為第一類致癌物,到底檳榔的成分是甚麼?為何與口腔癌有關?

檳榔

台灣嚼檳榔人口高達二百萬人以上,台灣近年來每年約有2600人死於口腔癌,據統計口腔癌患者88%有嚼檳榔的習慣。要知道檳榔與口腔癌的關係,就要先了解檳榔的成分。

一、檳榔子
「檳榔」主要成分為一種叫檳榔子的果實,其樹木與椰子同屬棕櫚科常綠喬木,原產於馬來西亞,分布區域涵蓋亞洲斯里蘭卡、泰國、印度等熱帶地區、東非及大洋洲。檳榔子含多酚化合物、檳榔鹼、檳榔素、粗纖維、脂肪、醣類等。檳榔鹼會產生提神及保暖感覺,檳榔素則會使瞳孔收縮、心跳降低、增加唾液分泌及引起發汗現象,大量食用時會使大腦活動受抑制,這兩種物質皆為致癌物,對人類口腔纖維母細胞有細胞毒性。

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的總稱,大部分屬麟狀上皮細胞癌。

二、石灰
由於檳榔本身酸性高,因此會添加石灰中和,但石灰含有重金屬易致癌,而且會使口腔環境變成鹼性,檳榔子在鹼性狀態下檳榔會釋出游離基,容易引起細胞變性。
促使口腔黏膜細胞合成膠原蛋白質的量增加,同時會使分解及吞食膠原蛋白質的能力下降;因此形成過量之膠原纖維堆積,並因而成為口腔黏膜纖維化症(oral submucous fibrosis)。

三、荖花、荖籐
荖花是雌性荖藤的花穗,屬胡椒科植物。荖花指雌性荖藤的花穗,內含致癌物黃樟素(safrole);荖籐口味清涼,用作佐味功能,但會使牙齒變黑,食用過多,則會降低食慾及人體功能,而且在長期嚼食情況下,可能產生亞硝基致癌物質。不少人都知檳榔的壞處但仍難以戒除,因為檳榔含有會導致人神經興奮、麻痹等刺激作用的成分,長時間食用便造成依賴,出現上癮現象,令患上口腔癌的風險不斷增加。

口腔癌、食道癌、鼻咽癌等癌症也會讓人吞嚥困難,導致體重減輕。

檳榔對人體的危害

一、損害牙齒
形成牙結石,又由於長期用力嚼食而令牙質耗損,使牙齒裂開或折斷。

二、顳顎關節疼痛
由於牙質咬耗以及顳顎關節面磨損,會令開口閉口時會出現聲音且關節疼痛,咬合出現問題。

三、牙周病變
由於檳榔纖維頗為粗硬,會刺傷牙齦或堵塞牙縫,造成牙間乳頭的壓迫而發炎,也由於用力嚼食,對牙周膜造成傷害,使得牙根周圍發炎、浮腫、疼痛。另方面由於石灰質和檳榔殘渣的堆積,才結石越結越厚實,使得牙齦受損、紅腫、化膿、牙根外露等而產生牙周病變,終至牙齒一顆顆脫落或不得不拔除。

四、口腔黏膜纖維化
口腔有可能變白、紅、褐或黑,出現潰瘍。檳榔會造成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和白斑病,也就是口腔癌的前期病變,患者張嘴時會感到口腔黏膜拉緊,有疼痛、麻木感。

五、減慢消化系統
檳榔汁會損害味覺神經與唾液分泌,妨礙消化,檳榔進入胃部後會刺激胃壁,導致胃黏膜發炎甚至穿孔,影響營養吸收。

Text :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
Photos :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

📍 Follow我們的IG urbanlife.hk

🔔 訂閱我們的 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